牵牛子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全身水肿阴囊肿胀便秘尿少,一个妙方, [复制链接]

1#

但凡见过洪水泛滥的人,一定会想到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。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彪炳千秋,主要是他抓住了治水的核心要义,如果“水来土掩”的方式不行,那么就得另辟蹊径,比如“百川归海”,或许就是更好的选择。毕竟,堵不住,那就疏通。而这些生活中的智慧,也引入了中医学,古代的中医,借助象数思维,将中医理念提升到一个“拔地倚天”的高度,并运用生活中的智慧,创造性的发明了千千万万的传世名方。

在中医的世界里,也依然有大禹治水般的奇方良药,比如经典名方禹功散。说到禹功散,它是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张从正的《儒门事亲》中的一个良方,全方由“黑牵牛头末,茴香”两味中药组成,也可加“木香”。具体用法是,将这些中药研为细末,用生姜自然汁调服,每次适量,临卧或饭后服用。现代用法,是将这几味中药打成粉,每次服用药末适量,饭后或睡前,用生姜汁或温开水送服。

禹功散的主要作用是逐水通便、行气消肿,主要适用于阳水以及水疝病症,临床上多以“遍身浮肿,腹胀喘满,大便秘结,小便不利”和“阴囊肿胀、坠重而痛,阴囊湿汗,小便短少”等症状为主要特点,在舌脉上多以“脉沉有力”为特征。在临床中运用时,当以“遍身浮肿,阴囊肿胀,二便不利,脉沉有力”为证治要点。通俗一点来说,除了阳水水肿之外,疝气,尤其是水疝,也是禹功散的证治范围。除此之外,全身因水液代谢问题而出现的各种肿胀、二便不通,只要符合“水气内聚”的病机,都可辨证使用,禹功一到,通调水道,合理使用,屡用屡效。

禹功散全方以牵牛子为君药,主要发挥“利大小便,逐水消肿”的作用;以茴香为佐药,主要起到行气止痛的作用。看起来全方主要就两味中药,但是这两味中药的配伍,却十分奇妙,清代名医汪昂在《医方集解》中明确指出,“牵牛辛烈,能达右肾命门,走经隧,行水泄湿,兼通大肠风秘、气秘”,已经把牵牛子逐水消肿的作用表达的很透彻;同时又指出,“茴香辛热温散,能暖丹田,祛小肠冷气,同入下焦以泻阴邪也”。可见,这两味中药的配伍,的确堪称奇妙。

清代名医王子接在《古方选注》中更是用《易经》的思路,剖析禹功散对于人体水液调控的秘诀,认为禹功散“从戊入丙至壬,开通阳道,走泄湿邪,决之使下,一泻无余,而水土得平”。可见,禹功散遣方立意可谓是高屋建瓴。而且,近代名医冉雪峰对于禹功散的配伍,也是赞不绝口,认为禹功散“既用牵牛专泻下之水,又用茴香专通在下之气,合而长为双璧”。对于禹功散中,还可加入木香,近代名医秦伯未指出,禹功散“主要治法为泻水,结合温化,亦可加入木香理气”,而且,古人也有牵牛“得木香良”的说法,这也蕴含着中药配伍的奥秘。

说到禹功散的君药牵牛子,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中药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牵牛子的性子烈,后蜀医家张文懿说,牵牛子“不可耽嗜,脱人元气”,所以,古人对于牵牛子这味中药,也是一样视为“虎狼之药”的。不过,自《名医别录》就已经知晓它在“疗脚满水肿,除风毒,利小便”等方面,颇有能耐;而且《日华子本草》还称它可以“泻蛊毒药,并一切气壅滞”,不过,在禹功散的牵牛子,主要发挥的作用,还是《本草从新》一语中的,认为牵牛子主要具有“利大小便,逐水消肿”的妙用。

禹功散之所以佐以茴香,其实除了与牵牛子的功效有相辅相成之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寒温相调,毕竟牵牛子药性苦寒,加上茴香药性辛温,可以遏制“寒凝碍水”的弊端。如果在服用时,加上生姜汁,也是一种辅助,可以起到既能辅助行水,又能温中和胃。因此,只要抓住水气内聚的核心病机,禹功散就能发挥出“神奇”的作用。清代名医王子接不无感慨地说,“禹功者,脾湿肿胀肉坚,攻之如神禹决水”。由此可见,即便是峻烈之药,只要运用得当,一样能够发挥令人难以想象的奇妙作用。

纵观禹功散,全方药简义长,制小力宏,一起发挥着“逐水通便、行气消肿”的作用,犹如大禹治水一般,井井有条、功绩卓著。由于禹功散中含有牵牛子,药性猛烈,因此孕妇及年老体弱者禁用。不过,对于禹功散的运用,也不用过于畏首畏尾,诚如近代名医冉雪峰所说,禹功散“急不伤峻,缓不伤怠,人谓不可轻用,我谓其正可常用耳”。也就是说,禹功散虽然药性急峻,但只要符合病机,方证合拍,是可以放胆使用的,而且,还能发挥令人不可思议的疗效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